?饅頭還是“面譜”的香

? ? ? 1963年,我出生在山東泰安。小時候,糧食短缺,尤其像是面粉這種細糧更是稀罕。辛辛苦苦的農(nóng)民把打下來的糧食支援國家建設(shè),自己一年也吃不上幾次饅頭。好在我家是“非農(nóng)”戶口,按月憑糧本買面粉,吃的饅頭要比農(nóng)村小朋友多得多。我媽媽基本是每周蒸一次饅頭,用發(fā)干的老面發(fā)酵,蒸出的饅頭白里透黃,香味十足,哪種沁人心脾的香味至今還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里。

? ? ?那時候,盡管我們家按月憑本買平價面粉,也不可能頓頓都能吃上饅頭,一天能吃上一個饅頭就不錯了,一是因為面粉定量供應,二是還要省出部分糧票貼補在農(nóng)村的外公外婆。進入80年代后,糧食產(chǎn)量逐年提高,面粉已經(jīng)不像以前那樣緊張了,在我高中畢業(yè)那年,我們家的饅頭已經(jīng)基本上能夠“按需分配”了,我每頓都能吃上兩、三個饅頭,個子也長到了1.78米。

? ? ?1985年,我大學畢業(yè),來到廣州工作,深刻地理解了“一方水土一方人”的說法。習慣了北方的生活,剛到南方很有些不適應。在老家,饅頭是主食,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它。在廣州,有時候到餐館吃飯,點個“饅頭”,他給你上來的是松軟的包子;點個“包子”,他給你上來的是松軟的饅頭,讓人哭笑不得。我們這些北方的“游子”常常因為吃不上北方勁道的饅頭而“牢騷滿腹”,偶爾能吃一次北方的饅頭我們簡直就像過年一樣高興。
? ? ?有一次,我回家探親,老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“吃貨”,蒸了兩鍋熱氣騰騰的大饅頭,讓我?guī)Щ厝ヂ浴Ul知剛回去,就被南方工作的北方老鄉(xiāng)一搶而空,大家邊吃邊說:“好久沒有吃上這樣的饅頭了,地道的山東大饅頭,是那個味!以后誰要回家探親,什么也別帶,就帶家鄉(xiāng)的大饅頭給大伙分分!”

? ? ?時光進入二十一世紀,我也58歲了,父親、母親也都已年逾八旬,岳父、岳母也年老體弱,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們只能選擇回到山東,一邊工作,一邊照料老人。回來后,我應聘到山東富世康面業(yè)集團公司工作。這是一家小麥全產(chǎn)業(yè)鏈企業(yè),已專注饅頭加工60多年,生產(chǎn)的“面譜”老面千層饅頭筋道、面香味足,在京東、天貓已賣的很火,尤其是他們研究出了真空包裝技術(shù),用真空包裝的饅頭即使在高溫天氣下儲存一周也不會變質(zhì),冷凍放一年也沒問題。這時,身在北方的我又想起了在一起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老鄉(xiāng),便買了一些千層饅頭給他們寄了過去,大家紛紛回電致謝,都說“饅頭還是北方的香”,“熱吃、凉吃都香”。不但身在南方的北方人讓我寄饅頭,廣州人也讓我寄饅頭。原來一個辦公室的王女士是廣州人,我問他為什么也喜歡吃北方的饅頭,她告訴我說,她丈夫是北方人,愛吃北方的饅頭,留住老公的胃,才能留住他的心啊!

? ? ?我也由此看到了商機,在公司的幫助下,我注冊了微信版的“面譜”商城,專賣“面譜”千層饅頭和富世康系列食品,只要在“面譜??”商城下單,在南方也能吃上地道的北方老面饅頭。現(xiàn)在,面譜商城的粉絲數(shù)量已經(jīng)達到了3萬多,粉絲們都說面譜商城是他們的“娘家”,在這里更夠感受到家的溫暖,媽媽的味道!
? ? ? 一個老面千層饅頭,一個線上“面譜商城”,給了我很大的啟發(fā):現(xiàn)在是一個專業(yè)化分工的時代,專業(yè)的人干好專業(yè)的事,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基礎(chǔ)和動力,下一步,我要在運營好“面譜”商城的同時,準備在廣州開一家“面譜”老面千層饅頭銷售公司,讓山東面食進入廣東大小超市,讓更多在南方工作的北方人吃上地道的北方饅頭和家鄉(xiāng)味的面食。




暫無留言